首页 > 最新动态 > 【精彩回顾】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主旨报告(二)——绿色发展、企业家视野篇
最新动态
【精彩回顾】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主旨报告(二)——绿色发展、企业家视野篇
2024-11-018


2024年9月19日,第十二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CINC2024)在上海召开。本届会议以“向新而生·非织无界”为主题,邀请了非织造布行业国内外组织的领导人、知名学者以及企业家带来了多场精彩的主旨报告。从产业发展到技术创新,从宏观到微观,演讲嘉宾们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执着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的智慧火花,聚焦全球非织造布产业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趋势,解析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中国非织造布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共享前沿技术与市场洞察。
本届会议的主旨报告亮点荟萃,精彩纷呈!我们将分两期,通过行业前瞻、前沿技术、绿色发展、企业家视野四个部分共同重温本届会议的精彩内容。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回顾了行业前瞻和前沿技术两个部分的主旨报告,本期将继续回顾绿色发展与企业家视野两个部分主旨报告的重点内容。

绿色发展

基于终止塑料污染的

包装可持续转型路径

报告嘉宾:温宗国,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温宗国教授长期从事城市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研究,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等提供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决策咨询。主持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课题20多项,合作出版论著20本,学术论文200多篇,本届会议上,他重点探讨了塑料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路径。

当前,全球塑料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塑料废弃物环境泄漏率高且回收不足,其污染治理路径选择是关键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报告解读了塑料包装污染治理政策趋势,从源头减量、另类替代、分类回收三个维度分享了塑料包装重点管理领域执行观察,并对塑料包装可持续转型路径进行了展望。

温宗国建议,塑料包装行业的可持续转型应重点推进塑料包装绿色包装设计与开发、结合精细化分选实现全品类塑料回收与梯级利用、加大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掌握包装废弃物时空分布等。

生物可降解非织造技术

及绿色包装产品

报告嘉宾:靳向煜,东华大学教授

靳向煜教授长期从事非织造材料工艺技术及工程化的研究,发表源刊论文16篇,其中SCI、EI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他在本届会议上介绍了生物可降解非织造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指出,可降解塑料是新兴的塑料新材料,随着全球对改善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根治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据相关机构测算,至2025年,中国的外卖包装、农膜和医疗领域将会释放超过500亿元的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但国内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生产成本高于传统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技术不成熟、实际降解环境条件有待验证等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介绍到,可降解非织造材料在土壤、堆肥、海洋、淡水(河、江、湖)等环境中会有不同降解行为,因此可降解非织造材料可分为可土壤降解非织造材料、可工业化堆肥非织造材料、海洋环境降解非织造材料、淡水环境降解非织造材料、可污泥厌氧消化降解非织造材料和高固态厌氧消化降解非织造材料。当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类生物基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是PLA和PHA,其性价比相较于其他可降解材料具有显著优势,而PHA因其突出的生物溶解性能在医疗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告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物可降解纤维非织造技术,包括各类天然纤维非织造技术和合成类纤维非织造技术,在包装领域,相关产品已开始在餐饮外卖、食品、护肤品、快递等行业应用。

靳向煜表示,可降解材料可以为地球“解压”,真正实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行业应充分发挥非织造技术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对天然纤维的开发;积极从技术层面和成本层面解决原材料供应、进口替代等主要问题;通过建立优化生物可降解评价体系和方法、开发具有壁垒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方法、消费者教育等多种途径,实现可降解材料应用的多元化发展。

企业家视野

医卫用非织造材料的

应用与市场

报告嘉宾:邓伟雄,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邓伟雄先生1994年进入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有着30年在非织造布和深加工产品生产的经验,十分熟悉非织造布行业相关的设备、生产、技术、销售和管理,本届会议上,他从企业家的视角探讨了医疗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市场变化与应用趋势。
医疗和一次性卫生用品是非织造布的传统应用领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医卫用非织造材料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疫情期间到达了顶峰,但近几年市场经历了显著波动。报告指出,自2021年起至2024年,医卫用非织造材料市场分别经历了囤货期、去库存期和恢复期,预计2025年市场需求将逐步回归正常。
报告介绍到,目前国内医卫用非织造材料市场存在诸多变动,如采购标准调整,医用非织造材料门槛降低;含氟医卫材料受环保政策导向由C8向C6转型,预计2026年实现全面无氟化;热风非织造布产能增加,与纺粘非织造布的市场竞争明显加剧。这些变化,都将给国内医卫用非织造材料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邓伟雄表示,当前医疗制品市场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将成为短期到中期的主要挑战,希望行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布局高端产品,以创新驱动医卫非织造材料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

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报告嘉宾:向锋,东方雨虹控股副总裁兼天鼎丰董事长
向锋先生2007年进入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十分熟悉建筑防水行业相关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他在本届会议上分析了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行业当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自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被列入产业用纺织品推广项目之后,在水利、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取得了显著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国内产品已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中国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国内制造企业基本上杜绝了非标产品的生产。山东省是土工用纺织品企业的集聚地区,在德州、潍坊、莱芜、泰安等多个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批重点企业得到快速成长。
报告介绍到,目前国内大多数土工非织造材料均以聚酯为原料,工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聚酯土工布,聚酯产品仍然是未来土工材料市场的主流;涤纶长丝防水胎基布是重要的建筑用纺织品,被称为第四代胎基布,国内产量和用量大,目前长丝产品市场占比约70%,相比第三代涤纶短纤胎基布仍然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玻纤加筋的涤纶长丝复合胎基布进一步加强了产品性能,应用更广泛。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的创新与应用,在环境保护工程、围海造田、海绵城市建设中,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也有大量的应用。
报告强调,未来行业将经历深刻转型升级,企业将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综合系统服务商迈进,为工程应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与环保建设双重利好下,中国土工建筑用非织造材料行业将持续蓬勃发展。提及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向锋表示,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标准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及加速数字化转型,同时不断开拓新应用市场是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往期推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