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场
大会主旨报告
报告人:俞建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华大学校长,兼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等。长期致力于纺织材料与复合材料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在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化学纤维创制应用、功能纤维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合著书籍5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
大会主题报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应用与展望
报告人:杨洁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科技部、北京市项目评审专家。高级工程师,先后就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技术中心。主持和参与“十三五”《A0级小型城市纯电动汽车开发》《电动汽车结构轻量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铝合金车身零部件典型成形工艺及关键装备技术研究》《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河北省汽车技术开发技术平台》等部委省市20多项企业项目。编写6本专业书籍、发表5篇技术论文、参与4项国行标制修订工作,荣获国家发明专项1项、中国汽车工业二等奖1项。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现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纺织材料等非金属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全新架构等发展,重点探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展望。基于创新材料产业化应用,分析构建新材料产业链思路,提出基于创新产业链,突破产业化应用技术链的模式和行业需求。
大会主题报告:海藻酸盐医用纺织品研发与应用
报告人:夏延致
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二级教授。东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海洋生物质纤维新材料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海洋生物基纤维及纺织品、阻燃高分子材料、金属离子阻燃新理论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发表论文320余篇,授权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30余项,制修订国行标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纺联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学术大奖等荣誉。
报告摘要:海洋资源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可再生资源,报告介绍基于海洋生物质(海藻)的纤维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及在医用纺织品领域应用,包括纤维级海藻酸钠研发,海藻多糖高分子结构及溶液特性,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加工、纺织品开发,海藻酸盐纤维本质阻燃机制,海藻纤维在生物医用、卫生护理、阻燃防护等领域应用。
分论坛一:医卫高技术纺织材料论坛
报告题目:迎接老龄化的挑战——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及其器械的创新实践
报告人:王璐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纺织生物医用材料,111计划”负责人。带领BMTM团队创立了基于临床应用导向的多维医用纺织材料设计体系,攻克了多维医用纺织微成型精控关键技术,创新了医用纺织医疗器件/械多功能协同集成技术,产业化运行缝纫线、人工血管支架覆膜、功能敷料、疝修补补片等纺织基医疗器械,支持企业获10余项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发明专利100余件,成果转化20余件。主参编《生物医用纺织品》等11部著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报告摘要:老龄化程度加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创新研发纺织医疗器械是大健康的重大时代课题。报告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基本特征出发,就纺织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产品的设计、研发、质控、体系和注册等阶段,分析关键环节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分享东华大学BMTM团队在人体软组织修复纺织柔性器械、人工血管支架覆膜等产业化实践; 探讨智慧纺织修复再生材料的最新研发进展,重点介绍力环境、电环境及生化环境响应型再生材料的研究策略和创新方法。
报告题目:医用材料抗菌功能化及其应用研究
报告人:段顺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致力于将生物医用材料与活性可控聚合方法及天然高分子材料相结合,以生物医用材料功能化表面精确、可控构建,在“新型抗菌材料”“医用材料表面可控功能化”和“表面功能化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近年来,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横向项目5项。担任BMEMat、ACS Infectious Diseases、《表面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等。
报告摘要:医疗器械相关感染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导致此类感染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是细菌在表面的附着和繁殖,因此,开发适用医疗器械的高性能抗菌表面构建策略至关重要。基于表面引发活性聚合和天然高分子化学修饰等方法,进行医疗器械抗菌功能化研究。通过控制表面特性,发展了系列自适应性抗菌表面和生物活性抗菌表面,提升医疗器械性能,进行了产业化探索,部分成果应用于医用导管、抗菌织物、个人防护用品等领域。
报告题目:鲲纶? Hypak?医疗包装解决方案
报告人:刘世梁
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在医疗包装领域从业20余年。曾任职于全球知名的医疗包装领域的跨国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多次参与国内医疗包装和医用材料行业标准的转化和审定工作。
报告摘要:当前医疗包装行业日益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对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鲲纶?是一种由青昀新材研发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撕扯、透气性及微生物屏障性能,在医疗包装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因其耐久性及可回收性契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在提升包装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方面提供了支持。本次报告将分享鲲纶?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发挥材料本身的特性,为医疗包装行业带来价值。例如,广泛用于医用器械的灭菌包装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得益于其透气性可确保灭菌剂有效进入并维持无菌状态,轻质特点亦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等。总体而言,其应用在提升医疗产品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为更加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提供了保障。
报告题目:抗菌抗病毒“双抗”舒适型医用纺织防护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
报告人:李婷婷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纺织与节能制品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2013年获天津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赴中国台湾逢甲大学访学交流1.5年。获中国纺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优秀专利奖1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40篇(其中高被引4篇,ESI热点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5件,主持国家基金、天津市自然基金、重大横向及成果转化等项目22项。连续五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入选常州市领军人才、2020中国大陆材料领域科学家50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及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才等。研究领域包括医用功能敷料及骨支架、日光驱动抗菌防护材料、自修复柔性防刺材料、光热电耦合智能纺织品等。
报告摘要:感染性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细菌和病毒是主要病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预防为主”,2023年全国因诊疗引发的呼吸道感染达2.39亿人次。抗菌抗病毒材料是除疫苗外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但我国“双抗”材料存在功能单一、舒适性和防护性难兼顾的问题。项目团队历经十年,创新提出日光驱动型“双抗”复合防护技术,解决了广谱高效“双抗”复配、高舒适性产品及产业化装备等难题,建立相关标准及舒适性评价体系。主要创新包括:首创日光驱动光敏剂及其“双抗”复配技术,开发可重复使用的核心装备,创建高舒适性复合结构调控技术。项目获授权专利15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产品性能较同类产品高30%~50%,经专家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题目:绿色医卫用非织造布及制品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
报告人:吴伟娜
佛山市栢盈无纺布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士,曾就职世界500强UPS。2016年开始从事微生物厌氧发酵研究、后现代绿色生物圈循环系统研究;参与香港厨余垃圾厌氧发酵项目、现从事佛山市栢盈无纺布有限公司担任厌氧生物降解非织造布等产品的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疾病的增多,医疗卫生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未来医疗卫生纺织品将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先进生物技术研发符合绿色发展的新材料,既满足全球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又能满足绿色医疗卫生纺织品的发展需要,同时推动企业走向绿色制造可持续方向发展。
报告题目:针织成形技术及其在医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
报告人:马丕波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担任Textile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Fibers and Polymers等SCI期刊编委、《纺织学报》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等。主要从事针织技术与医用纺织材料设计与性能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及军工项目20余项,企业项目50余项。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1项。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出版参编英文著作2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2022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2021中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2020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等荣誉获得者。
报告摘要:针织成形技术是生产具有复杂形状结构和特殊功能医用纺织品的重要方法,以其灵活性、可塑性和高效性,在医用纺织材料制造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会议报告分析了无缝、移圈、局编等针织成形工艺在医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圆纬编、横编、经编三种针织成形技术的优势;分析了体外用针织医用材料、体内植入用针织医用材料和针织卫生保健用品的应用现状,介绍了相关典型案例。例如,无缝工艺可用于生产人造血管、血管外支架及医用口罩等产品;移圈和局编工艺可用于制造具有立体结构的医用纺织品;变密度工艺则可用于生产智能医用纺织品。未来,随着针织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到更多医疗领域的创新将会涌现。
分论坛二:交通工具用高技术纺织材料分论坛
报告题目:新能源汽车纺织材料应用趋势
报告人:李俊贤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业于燕山大学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健康座舱、非金属材料及工艺、模具工艺、色彩材质、功能体验等相关技术开发工作。申请专利29项,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汇编》(2014年出版)、《汽车静态感知质量评价》(2018年出版),2016年获北京市青年微创新大赛“银奖”,2018年被聘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环保技术分会常务专家委员,2020年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21年被聘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法规工作委员会专家。
报告摘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CMF设计趋势、新能源汽车纺织材料应用趋势等方面展开。
报告题目:纤维复材的汽车轻量化设计、制备与应用
报告人:阳玉球
东华大学教授,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博士。从事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评价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动复材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内容包括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介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中纤维复材应用的案例、车用纤维复材的设计方案、车用纤维复材的制备技术、车用纤维复材的评价方法等方面。
报告题目: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进展
报告人:王春红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科研基地主任,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SAMPE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及教育委员会主任等。从事植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微结构调控、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纺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31篇,授权发明专利57项,获中纺联专利金奖、天津市专利优秀奖等3项,制定纺织行业标准、天津市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4项。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背景,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瓶颈问题及解决策略,包括稳定性评价及力学性能、VOC性能研究、阻燃性能研究等。同时介绍汽车用、轨道交通用、飞机及直升机用、鞋材用等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案例。
报告题目:芳纶纸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报告人:张峻华
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天津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生校外导师,长期从事高性能芳纶纸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转型强基工程、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4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获授明专利20项,带领的创新团队于2022年荣获“烟台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报告摘要:概述芳纶纸的基本构成、种类、指标及生产工艺等基本情况。结合芳纶纸的特性,介绍芳纶纸在汽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情况;结合上下游的需求,介绍芳纶纸在未来的应用探索和展望。
报告题目: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创新应用
报告人:吴双全
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从事交通工具内饰纺织材料的设计开发、CMF设计趋势研究以及产品工艺技术研发工作。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讲座教授、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交通工具纺织品分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汽车色彩奖,国际CMF设计奖等荣誉。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汽车内饰纺织材料及及其作用概述、当下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消费需求的特点分析、汽车内饰纺织品材料创新设计开发的策略、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场景化需求研发与创新应用、汽车内饰纺织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报告题目:车用纺织材料的声学开发与声学检测
报告人:谢晓龙
申达股份工程技术中心NVH总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具有17年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领域从业经验,主要从事汽车振动噪声控制的测试与CAE仿真、声学材料与声学零件的研发与创新、汽车声品质开发与优化提升。主导设计、建造的申达股份工程技术中心声学实验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导多项新材料、新结构的开发工作,如上汽通用XT5、锐歌、E5等车型的轻量化地毯与前围隔音垫,达到了图书馆级静音水平。带领团队完成奔驰、宝马、理想、蔚来等主机厂上百项声学零件的NVH开发工作,全部达到主机厂声学指标要求。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获授权专利4项。
报告摘要:围绕车用纺织材料在内饰及外饰件上的应用概述、材料级-部件级-整车级声学开发与声学检测介绍、CAE仿真技术提升车用纺织材料开发效率、循环再利用、轻量化纺织材料的声学开发、车用纺织材料发展趋势及创新应用等内容作介绍。
长按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