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创新医用材料,织造健康未来!第二届中国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产业大会暨2025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召开
最新动态
创新医用材料,织造健康未来!第二届中国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产业大会暨2025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召开
2025-07-053

当前,科技、时尚、绿色、健康正成为中国纺织的新定位、新质态,产业的健康属性从基础防护向生命健康、职业健康和生活健康拓展。医疗健康纺织材料是纺织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方向,也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要着力点。




7月3—5日,以“创新医用材料,织造健康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产业大会暨2025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在江苏南通举行。大会由中外院士领衔,聚焦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科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监管科学及注册法规等,共同探讨和分享当前医用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东华大学和南通大学共同主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校长王建浦,青岛大学原校长夏东伟;韩国工程院院士、浦项科技大学教授Hyung Joon Cha,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教授HEIM Frédéric Joseph,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张泽等专家学者;愉悦集团副董事长张国清,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纪华等支持单位代表,以及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和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长期深耕行业的企业家代表等共计360余人相约南通、共谋发展。


01

高端视点

共推医疗健康纺织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在致辞中提到,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严峻挑战,医用纺织材料需突破技术壁垒、转化鸿沟、监管适配三大瓶颈。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智能生产设备等前沿技术将为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的研发提供强大助力,推动医工协同创新发展。会上,俞建勇指出医用纺织材料探索的三大方向:一是前沿突破。二是临床转化。三是绿色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致辞中提到,医疗健康是纺织科技创新的热点领域,是纺织的未来产业,更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为切实解决医疗与健康纺织品行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李陵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行业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根基。二是加强医工交叉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加快先进成果应用。



南通大学校长王建浦在致辞中表示,南通大学将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推动医学与纺织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2023年南通大学还通过与海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力图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主持。


02

主旨报告

加速纺织纤维在医疗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作“纺织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主题分享,结合其团队的代表性成果,介绍了织物增强人工血管、体内血管再生支架、神经再生支架的关键技术、医学原理及面临问题,并分享了导电水凝胶填充式神经导管、压电支架促进脊髓神经损伤修复、腹膜前间隙疝修复用经编织物补片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相关项目的技术特点和研发进展。



韩国工程院院士、浦项科技大学教授Hyung Joon Cha围绕“创新性黏附蛋白生物材料基纳米纤维及其生物医疗应用”主题分享到,他们成功利用细菌表达系统生产了重新设计的贻贝粘附蛋白,这种原生生物工程贻贝粘附蛋白展现出显著的粘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他还介绍了团队在开发和评估贻贝粘附蛋白基纳米纤维在各类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做的努力。



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教授HEIM Frédéric Joseph作“心血管病治疗用纺织材料:挑战与机遇”主题分享,探讨了纺织材料在心血管等领域的潜力,包括在人工血管、心脏瓣膜、支架等的应用。结合研究与实验数据,他解读了纤维材料在折叠性、耐疲劳性及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及混合纤维材料的多种可能性。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作“仿生神经移植物的构建及机制研究”主题分享,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临床问题、关键技术等,分析了仿神经再生微环境支架等的材料特性、应用及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制等。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张泽作“回顾医用植入物尚未被战胜的挑战”主题分享。张泽分析了当前骨科植入物、乳房植入物、疝气补片、心血管植入物、韧带植入物、神经植入物等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性难题,包括移位、纤维化、老化、粘结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围绕“电纺丝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主题分享到,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电纺丝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发现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很大程上决定了材料的生物活性,而具有微纳米纤维结构和活性组成的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常江重点介绍了电纺丝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是现代医学的最重要工具;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涂层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植介入医疗器械的功能组合和迭代升级!”浙江大学教授计剑作“数据驱动的植入医用材料与器械”主题分享,分析了直介入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重大需求、发展趋势、创新路径、创新图层关键技术等,解读了“浙大涂”“浙大孔”“浙大粘”等战略的技术特点。



东华大学教授王璐作“现代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赋能柔性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主题分享,解读了微环境响应型纺织修复再生器械研究、纺织基Ⅲ类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实践、纺织基医疗器械产业化的若干思考三方面内容,重点介绍了力环境、电环境及生化环境响应型再生材料的研究策略和创新方法,以及机织在心血管系医疗器械产业化中的应用、编织在运动医学医疗器械产业化中的应用、针织在普外软组织修复补片产业化中的应用。她提到,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应做到控成本、提效率、高质量。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宋成利作“Biodesign——医疗科技创新流程与实践”主题分享。他从机械视角,阐述实现医疗用纺织品产业化的方法,并详细讲解了 Biodesign简史、三发理论、创新流程、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流程,以及医工交叉科技创新的流程。同时分享了其在上海理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探索,以及在张江创建 Biodesign 医创营的实践经历。



纺织与健康密切相关!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作“‘衣’疗健康与健康纺织产品开发应用”主题分享。基于现代医学关于健康的定义,他探讨了“衣”疗健康的概念和涉及的纺织品范畴。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开发经验,从健康纤维材料和健康纺织产品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应用于健康纺织产品的新型纤维及纺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应用情况,分析了未来健康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



03

平行会议

聚焦六大领域,探讨前沿技术


7月5日,会议举办了六场平行会议,涵盖医用纺织品创新转化、生物医用再生修复材料、健康老年纺织品、可植入器械、医疗防护、创面修复等热点议题,来自产学研医各领域的70余位专家展开精彩对话,深入探讨了各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会议同期还特设了创新产品展示区和墙报展示区。

▲展示区内,知名专家、青年学者、临床医生及企业代表展开火热交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