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一、组织机构
大会学术委员会
二、会议内容
王训该 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
简历:香港理工大学纤维科学与技术讲座教授、副院长。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前王教授曾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未来纺织研究中心主任、前沿材料研究院院长、副校长等,是国际纺织学会创办最早的纺织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主编。王教授研究涉及纳米纤维、天然纤维、纺纱技术、功能和可持续纤维材料,于2005年获得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2017年获得H&M基金会全球变革奖,2019年获得迪肯大学校企合作奖,2022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全球创科学人]名衔。
报告题目:纳米纤维从装置到应用
摘要:作为代表性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纤维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用途,电纺技术和设备创新对提升纤维性能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该汇报将重点关注静电纺丝技术从装置到应用的全流程发展,还将介绍一下王教授团队在电纺丝技术方面的最新工作。报告重点关注静电纺丝技术从装置到应用的全流程发展,同时介绍王教授团队在电纺丝技术方面的最新工作。
严锋 东华大学
简历: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2016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排名第一),2019年入选苏州市“新时代基层典型”培育对象,2020年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2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计划(第一层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3年入选“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lsevier)副主编。
报告题目:聚离子液体电纺丝纤维
摘要:聚离子液体是指由离子液体单体聚合生成的,在重复单元上具有阴、阳离子基团的一类离子聚合物,兼具离子液体和高分子聚合物的优良性能。本报告将介绍,聚离子液体电纺丝纤维制备及其在能源科学、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陆赵情 陕西科技大学
简历:二级教授、博导,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致力于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产业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28项,在ACS Nano、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54篇,授权发明专利62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奖项。代表性成果芳纶纸打破杜邦公司40年国际垄断,研发系列芳纶纸产品应用在CRH高速列车、国产军用直升机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报告题目:高性能纤维高温空气过滤材料结构创新与功能协同——基于聚酰亚胺静电纺丝体系的多级结构前沿探索
摘要:工业高温尾气净化用传统聚酰亚胺(PI)滤料存在过滤精度低(PM0.3去除率<50%)、压降高(>100 Pa)及功能单一等瓶颈问题,报告介绍了“多级结构-功能协同”创新策略和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的串珠结构、褶皱多孔结构等高性能PI基空气过滤材料体系,并简要介绍团队在过滤效率与压降的互斥瓶颈、高温下PM高效低阻过滤、高效过滤与多污染物协同净化方面前沿研究工作。
林童 天津工业大学
简历:林童教授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加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副教授、终身讲习教授,担任澳大利亚国家尖端纤维研究与创新中心副主任,荣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未来院士基金。2022年10月,林童教授回国,全职加入天津工业大学,现任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席学者,以及国家重大人才创新工程。
报告题目:压电与声电纳米纤维无纺布的研究进展
摘要:具有压电性能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无纺布在能量收集与声电转换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该团队近年来在材料创新、器件开发、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重要的偶然发现。
封伟 天津大学
简历:天津大学教授、博导,第七、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功能有机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50余项。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杰出人才、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近五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日本JSPS高级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授权中国与国际发明专利90余项,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英文专著3部。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得教育部、天津市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
报告题目:智能热控复合材料研究
摘要:围绕能源与热管理领域的核心挑战,团队在光热转换、高导热复合材料及智能热方向取得创新成果。在光热材料领域,开发出高储能偶氮光热材料,实现了光能的长周期存储与可控释放。在智能热领域,团队创新提出热导率自适应环境变化的智能导热材料,实现复杂环境智能化调节功能。
柏浩 浙江大学
简历: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师从江雷院士,2012-2015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2021年晋升长聘教授。长期从事多孔材料仿生设计与制备研究,代表性工作包括仿北极熊毛高效隔热/红外隐身纤维材料等。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引用13000余次,多次被选为研究亮点。曾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报告题目:仿生热控纤维与织物材料
摘要:利用热控纤维与织物调节热量传递过程与效率是维持人体体温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纺织品领域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次报告将围绕北极熊毛等天然动物毛发的微结构与其保暖机制,纤维仿生微结构调控与制备工艺等介绍本团队的相关科研成果。
陶光明 华中科技大学
简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首席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教授致力于零能耗热管理新材料、智能纤维与织物空间和微创医疗纤维机器人等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先后在Science、Science Robo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篇。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三届青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先进纤维材料Advanced Fiber Materials期刊创刊副主编。
焦丽芳 南开大学
简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围绕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存储和催化转化,开展低成本、规模储能二次电池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高效电解水制取绿氢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2.7万余次,h-index为88。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担任Battery Energy副主编,eScienc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编委,中产协静电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静电纺丝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摘要:“双碳”背景下,高效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电化学储能和氢能可有效平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围绕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存储和催化转化,开展低成本、规模储能二次电池和电解水制取绿氢研究。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本次会议不统一预订酒店房间,请参会代表自行提前预定房间,房型、协议价见附件回执。
协议酒店:
1、协议酒店
联系方式:前台:022-83955118;王清亮,13672123337
联系方式:朱晶,15122022497,
联系方式:冯华振,18622516572。
四、会议日程(拟)
五、注册费用
六、企业桌面展示介绍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